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子衿》诗文鉴赏及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子衿》诗文鉴赏及中考考点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22《子衿》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同学们,“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子衿》。我们都经历过离别,体会过离别后的思念,让我们在《子衿》这首诗歌中感受一下这份思念吧!
二、目标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子衿》。
2、品读诗词,体验思念这种情感。
3、尝试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化为诗歌,学会用诗歌释放情感的方法。
三、原文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四、注释
《子衿》:选自《诗经·郑风》。
子衿:你的衣领。
子:你。
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子:男子的美称。 这里是指第二人称你。
衿:衣领。
悠悠:思绪不断的样子,这里形容忧伤的样子。
往:前往。
宁:岂,难道。
嗣:接续,继续。
佩:指佩玉的带子。
挑达: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
五、诗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六、赏析
她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那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爱之既深,责之必切。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然而,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抒发她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七、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
“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
“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问题探究
(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
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参考: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3)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
①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
②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
九、诗歌主旨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因恋人未赴约而失落、惆怅的情感,极其深刻地表达了相思之情。
十、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 》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
【答案】 诗经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子:
(2)衿:
(3)悠悠:
(4)往:
(5)宁:
(6)嗣:
(7)佩:
(8)挑达:
(9)城阙:
【答案】
(1)你。
(2)衣领。
(3)思绪不断的样子,这里形容忧伤的样子。
(4)前往。
(5)岂,难道。
(6)接续,继续。
(7)指佩玉的带子。
(8)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
(9)城门两边的楼台。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
2、青青子佩,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3、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答案】
1、青青子衿 子宁不嗣音
2、悠悠我思
3、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 注意“衿”“嗣”“挑”“阙”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子衿》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事件的反差,将主人公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和思念。
3、《子衿》中哪一句直接抒发女主人公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4、两好朋友很久不见了,今天有幸遇见,可以引用(子衿《诗经·邶风》)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5、“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或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诗经 子衿》中和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子衿》中恋人的衣领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抒发了相思萦怀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号“书虫”的他,倘一日不读书,便觉食之无味,寝之难安,就会大发“ , ”的感慨。(《诗经·子衿》)
8、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如要表达恋人之间相思之苦的,我们可以引用《诗经·子衿》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要表达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可以引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人都喜欢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在《短歌行》中,曹操活用过《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来表明自己求才若渴。
【答案】
1、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2、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3、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4、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5、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6、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7、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8、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9、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衿”“悠”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2019·山东初三)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答案】 ①诗歌前两节运用了心理描写,以假设的语气对男子失约的原因进行猜测,以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却不能见到的惆怅失落心理,爱之深、责之切,跃然纸上。
②最后一节“挑兮达兮”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子城门徘徊、张望的行为,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之情。
【解析】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这里是心理描写;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是心理描写;“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是动作描写。体现了渴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二)(2019·江苏初二期中)古诗阅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15.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答案】 重章叠句(重章复沓)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和“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可知,诗歌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16.“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意思是: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与牵挂。

(三)(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17.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和句式特点的分析能力。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叠句的特点,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答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她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得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女子因恋人久候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与恋人没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要结合诗歌的要点进行分析。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三秋”,指三个季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四)(2018·五莲县于里镇初级中学初二期中)阅读《子衿》,完成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9.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D项理解不正确,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20.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答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故园”在诗句中指你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即故乡。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2018·湖南长沙市实验中学初二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木 瓜
《诗经·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①,报之以琼琚②。匪报也,永以为好也!③
投我以木桃④,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⑤,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注释)①木爪:落叶灌木,果似小爪。古代有以瓜果之类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风俗。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你将木瓜投给我,我将回报你珍贵的佩玉。投,投掷,此作赠送,给予。报,报答。琼琚,佩玉名,古代的饰物。后边“琼玖”“琼瑶”同此。
③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并非只是为了回报,而是表示永远相爱。匪:同“非”。好,爱。
④木桃:桃子。
⑤木李:李子。
2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该诗选自《诗经》,又称《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
B.后世多认为《木瓜》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你赠送给我“木瓜”,我回赠给你“琼琚”。回报的东西价值总比受赠的东西昂贵得多,以此来表达对双方之间情意的珍视,和表露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C.本诗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是诗经的一大特点,通过一唱三叹的咏唱,使全诗的感情一步一步加深。
D.《木瓜》没有用《诗经》中最典型的四字句“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琚(瑶、玖);匪以为报,永以为好”,而是有意无意地错杂开,造成了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体现了《诗经》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共存的特点。
E. 关于此诗主旨文学史上意见极其不同意,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但是关于此诗所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是统一认同的。
【答案】 A E
【解析】 A.“《诗经》汇集了从东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错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E.“但是关于此诗所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是统一认同的”错误。本诗没有运用比兴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22.《木瓜》一诗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予“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你能否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投”字使用的妙处?
【答案】 “投”既是扔,又像是送,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题。首先需要理解该字的意思,之后分析其表达的效果。表达效果主要从该字表情达意的角度进行分析。“投”既是扔,又像是送。该动词含蓄、生动地表现了女子赠物时的羞涩。
【点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境、炼手法、炼情感、炼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境。炼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答题时先答出字的意思,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二)(2019·江苏初二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
《诗经 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23.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渲染气氛,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及作用的理解。重章叠句。“桃之夭夭……”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通过铺陈渲染,热烈真挚的表达了对新娘的赞赏和祝福。

24.《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答案】 以桃设比,形象鲜明,意趣盎然。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解析】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人们常说的“桃花运”,当源出于此诗。

(三)(2019·贵州初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黍离
诗经·王风
彼黍①离离②,彼稷③之苗。行迈④靡靡⑤,中心⑥摇摇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⑧苍天!此何人哉?
披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口。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⑨。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①黍(shǔ):谷物名。②禹离:成排成行的样子。③稷(jì);谷物名。④行迈:行走。⑤靡(mǐ)靡:行步迟缓的样子。⑥中心:心中。⑦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⑧悠悠:遥远的样子。⑨噎(yē);堵塞。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25.根据全诗内容,填入诗中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花 B.朵 C.果 D.实
【答案】 D
【解析】 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实”指黍和稷结的粒儿。“彼稷之实”是指那谷物结出粒儿来。结合前两章对应的诗句“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可知,填入的词语应该是“实”,故选D。

26.从形式来看,原文《诗经·蒹葭》相似;从思想感情来看,原文与杜甫的《春望》相似。对此,请分别简述。
【答案】 ①本文与《诗经·蒹葭》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如果没写“重章叠句”,但写到“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给2分);②本文与《春望》都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
【解析】 (1)考查对诗文写作手法的理解。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运用的是“重章叠句”的手法。
(2)《黍离》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抒发的亡国之痛。杜甫的《春望》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感,表达了国破家亡之痛。据此分析概括作答。

(四)(2019·全国初二单元测试)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27.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答案】 重章叠句
【解析】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章法结构。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这首诗共有三章,结构大体相似,只有个别字词的区别。所以采用的是“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

28.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 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这首诗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人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作答时可找出文中“比”的句子,即运用比喻手法的地方;“兴”的句子,即诗歌中开头借助何物引起所要歌咏新娘的。

(五)(2018·全国初二课时练习)拓展阅读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归(kuì):通“馈”,赠送。荑(tí):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 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
35.“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答案】 “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
【解析】 考查诗句所反映的人物心情。首先要理解好“搔首踟蹰”四字的意思,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本题可联系上一句“爱而不见”去理解。

36.“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答案】 “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
【解析】 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彤管有炜,说怿女美”: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表面上“女”指“彤管”,实际上也指“静女”。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表达他对“静女”的喜爱之情。此句“说怿女美”是双关语。主要描写的是男主人公借“彤管”抒情的情形。

(六)(2020·山东初二期末)诗歌鉴赏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②。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籽”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37.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
【答案】 原野显得格外开阔,空气特别明净清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的意思是: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原野旷”和“无氛垢”说明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更加空旷。

38.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田园生话热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诗人的情感。尾联的意思是: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这两句诗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既丰富了诗的生活内容,又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七)(2018·四川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
A.首句写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第一个“难”指困难,第二个“难”指难受。
B.“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有凄楚的感觉。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除了表现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还借爱情抒发政治失意的苦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
【答案】 C
【解析】 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句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

(2)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答案】 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同时也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
【解析】 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诗句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这句诗运用双关、比喻、谐音手法,“丝方尽”喻指“思方尽”,“烛泪”喻指“相思之泪”,比喻新奇巧妙,曲折丰富,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难舍难分,至死不渝的感情。现在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常用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八)(2018·全国初二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答案】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劳作一直到天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充满了同情。

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答案】 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解析】 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过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本诗中的设问,作用之一,引人注意,发人深思。作用之二,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九)(2019·湖北初二月考)诗歌鉴赏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微:幽暗不明。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故:为了某事。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案】 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解析】 考查对诗词的赏析。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有“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据此理解作答。

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解析】 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这首诗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十)(2018·阳新县兴国镇五一学校初二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B.这首诗的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C.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D.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答案】 C
【解析】 C错误,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不是表现劳动者的勤劳。

6.这首诗内容单纯,但抒发的情感却很强烈,请从用词或修辞角度来赏析。
【答案】 示例——用词: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句式,节奏感强,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意思相近即可)示例——修辞:设问,自问自答的形式,强化语言效果,让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引人注意。(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由“式微式微”在诗中间隔出现了两次,是反复。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重章换字,押韵和谐。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优美,用词异常精巧。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2019·浙江初二期末)古诗阅读
渭川①田家
唐 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式 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答案】 ①《式微》中的“归”表达的是主人公不堪苦役,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愤懑、悲哀的情感。②《渭川田家》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勾勒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人与物皆有所归,反衬出诗人独无所归,独自苦闷伤感,渴望归隐田园的情感。
【解析】 《渭川田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诗人痴情的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前面写了那么多人和物归家的情景,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和物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式微》两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就交待了不归的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表达出了他们不是不回家,而是有家回不了,体现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迁移拓展】
诗歌鉴赏(一)
桃 夭
《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歌鉴赏(二)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歌鉴赏(三)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聚圣源傲云孤独高速将统一限速标志湖北电视台综合频道新疆体育频道饺店起名大全跳楼砸死父亲女生患抑郁症水姓女孩起名大全语音小说起名为英文优衣库事件四省藏区属牛的宝宝起人名logo赏析在农村如何赚钱给计划起名字社区团购小程序起名工程机械公司起名怎么起名三点水的字男孩起名字建党周年朗诵稿《盛世中国》氵字旁的有哪些字字起名字好酒店起名取名大全集广州公司起名韩起名大全男孩子学而优则仕绿野仙踪好词好句166002皮革厂起名免费起名网评分年宝宝起名大全猪宝宝smzdm.com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